首页>>集团新闻中心>>新闻动态

保健品或成药店转型首选

点击数:1273262011-10-13 15:48:29 来源: 鹭燕(福建)集团

在第11届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构建连锁药店与保健营销创新平台高峰论坛”上,多名与会人士表示,若药店分级管理全面铺开,保健品在走多元化路线的药店经营品类中的占比或进一步提高。

向非医保转型

有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全国医保定点药店约有11.7万家,占比为29.46%,其中连锁定点约占2/3。医保定点药店刷卡额去年的增幅达25%以上。“由此可见,药店对医保政策的依赖度正在增加。”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连锁药店委员会主任徐郁平提醒。不过,由于地方政策存在不确定性,药店多元化需慎重掌舵。

徐郁平指的不确定性,说的是部分地方医保部门要求医保定点药店不得经营非药品的规定。最新的医保与多元化“冲突”事件发生在成都:今年成都医保局出台规定,要求从7月31日起,成都市医疗定点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将不再允许摆放和销售日用品、主副食品等非药品类商品,违规者将取消其定点资格。不久前,传出当地一家大型连锁药店为尝试多元化,旗下12家医保定点药店同时向市医保局提出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申请。

事实上,成都的情况并非孤例,自河北省2006年出台相关规定后,近年各地报道中均零星可见类似的医保“限非”措施出台。为此,有研究者指出,医保定点药店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可能是放弃经营非药品,成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专业药店。

日前,有消息人士称,药店分级管理在《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中或有所体现,并且随后还可能配套出台相应的评价标准、实施办法和细则等。一位参会的药店经营者表示,由于这份制定中的规范会充分征求社保、卫生等方面的意见,不排除参考各地医保纷纷推行的分级管理办法。

为此,有与会者表示,尽管医保定点药店的客流量、营业额能得以保证,经营相对轻松,但受财政支付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全面放开医保定点药店的审批,大多数药店仍需考虑向非医保转型。

保健品受青睐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10年医药零售百强总计规模达到6556840万元,集中度达37.7%,处于规模培育期。我国零售市场已进入平稳发展期,过去1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0.12%。

一个获得与会人士认同的说法是,零售药店终端市场的增幅有所减缓,零售业的扩张速度减慢。“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药店百强销量额增幅也下降了,从2009年的17.23%降到2010年的5.26%。换言之,连锁药店药品的销售量在下降。”徐郁平认为,以上变化主要是受医改新政的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全民医保的铺开,都可能分流零售药店的客流,在药品销售方面影响尤其明显。

“保健食品是药店多元化的首选,保健食品可助药店经营化转型。”徐郁平指出,由于保健品和药品能搭配销售,因此,保健食品在药店的销量占比逐年提高。相反,超市的保健品销量有所下降。保健品占药店销售额由2006年的3%增至现在的8%~10%,利润贡献率也由原先5%增至15%,甚至更多。

 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也认同“做好保健品的销售是药店的重点工作之一”的说法。据其统计,广东江浙一带发达地区药店的大保健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40%,其中参茸贵细占10%左右;北京等一级城市保健品所占份额在10%~15%,欠发达地区保健品的销售占比最高为10%。

周邦勇指出,就药店而言,品牌药品的销售额占比在30%~40%之间,甚至更高,而其毛利情况众所周知;二三线的高毛利药品和保健品以及器械类是药店的主要利润来源。

此外,近年保健品生产企业对药店终端的重视也推动了保健品在药店的销售。

 

 

上一页1下一页
【责任编辑:《医药经济报》】(Top) 返回页面顶端